净界法师: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三 弥勒观识大
发布时间:2017年01月12日
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三 弥勒观识大
净界法师
讲义下册161面
壬六、弥勒观识大。
弥勒菩萨他在整个宇宙万法的观察,他观察宇宙万法,唯独是我们一念心识所变现,从这个地方去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。
修习唯识
弥勒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经微尘劫,有佛出世,名日月灯明,我从彼佛而得出家,心重世名,好游族姓。尔时世尊,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。
弥勒菩萨,弥勒这二个字,是这个菩萨的姓,叫作慈氏,他的名字其实叫阿逸多,就是无能胜,他的慈悲是没有人能够超胜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过去曾经遇到大慈如来,跟大慈如来修习慈悲观,并且发愿成佛以后,他希望能够像大慈如来一样成就广大平等的悲心,故名慈氏。
未来他成佛之后是坐菩提树下,这菩提树它的形状像一条龙,而且这龙的中央有一朵莲花的相状,弥勒菩萨就坐在这莲花的中间而成佛,成佛以后他不像释迦牟尼佛是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,弥勒菩萨成佛以后只有三会说法,度无量无边众生入涅槃,所以叫龙华三会。
弥勒菩萨这时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回忆在往昔经历了微尘劫的时间,有一尊佛出现于世,这一尊佛叫日月灯明如来,我随从彼佛而得剃发出家。出家以后,我的内心非常爱乐世俗的名闻跟利养,所以经常游走于政商的权贵之家。这时,日月灯明佛看到我有这样的烦恼障碍,教我修习唯心识观,来成就大乘的三摩地。
唯心识观就是说,当你遇到任何外境的时候,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么样,你就观想宇宙的万法其实都是你的心识所变现。宇宙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,从《唯识》的角度,它是从二个层次来说:第一、唯心所现,唯心所现指的是阿赖耶识第八识。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跟什么人在一起,会遇到这样的事情,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业种子。所以从依他起性的角度,我们过去有善恶的业力,就显现了宇宙间的万法出来,这个叫唯识所现,在唯识学叫依他起性,这一部份我们是不能改变的,没办法改变的,这一部份叫认命。
第二、唯识所变,这就指的是第六第七,特别是第六意识。我们第六意识去观外在的人事接触的时候,你心中有我们的名言分别,名言分别讲白话一点是我们有我们的思考模式。我们心中有个人的好乐,比方说你特别喜欢吃榴莲,榴莲的显现它只就是一个水果,这是你过去有这种业力,所以它显现出来,这依他起性它没什么好坏,那你认为这榴莲是很甜美的,是很好吃的,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,这就唯识所变,这就我们讲遍计所执性,这个就是唯识要破的。因为生为榴莲,它没有所谓的好坏,也没有所谓的甜美不甜美这种东西,这是你个人加上去的。不喜欢榴莲的人说这味道很臭,其实榴莲也没有所谓的臭,也是你个人的分别加上去的。所以在唯识学的观念,它把宇宙间分成唯识所现跟唯识所变,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。唯识所现这一部份不能破坏,因为他是因果的道理,但唯识所变你第六意识的分别心,这一部份是我们所要破坏的。
所以唯识学的空观,是空掉什么?空掉心中的名言分别,破遍计执,唯识学是这个意思。
也就说,因为弥勒菩萨喜欢名闻喜欢利养,他认为这东西会给他快乐。日月灯明如来就告诉他说:名闻利养、别人对你的赞叹,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把它认为是快乐的,它本身没有快乐。
智者大师说:财、色、名三个法,我们凡夫喜欢好乐,喜欢追求,就像狗啮枯骨,一个很干燥的骨头没有味道,这个饥饿的狗去咬干燥的骨头,一直咬、一直咬,咬到最后把嘴唇咬破了,咬破以后就流血,就吃到自己的血,就觉得,哦!这个骨头很甜美,其实你吃到的是你自己的血。也就是说这世间的五欲,本身没有快乐可言,它不像三宝,佛、法、僧三宝,是真实的功德。你看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,我们会产生法喜,这不是我们妄想,而是本来就会产生功德。因为三宝本身就是一种功德相,但是五欲不是功德相,它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快乐,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所捏造出来的,我们认为这很快乐,所以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来带动自己的快乐,这就是遍计所执性。
日月灯明佛的意思,你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,你认为这个是安乐的,其实是你自己的妄想颠倒捏造出来,它本身不是一个功德相。日月灯明佛就教他修唯心识观,对治这一部份的障碍,这是他过去的因缘。
修久定成
历劫已来,以此三昧事恒沙佛,求世名心,歇灭无有。至然灯佛出现于世,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。
他经过多生多劫的修学唯心识观,以此三昧来侍奉恒河沙的诸佛。他的修行不简单,他要经过很长、很长时间的历练,要把文字的智慧转成你心中的智慧,那真的是要靠很多很多的历练。慢慢的,他的整个三昧的观照力转深,内心当中对于世俗名闻利养的追求,就慢慢慢慢的消灭,就不存在了。
这地方的唯心识观就是观察宇宙的万法,其实是我们一念的心所变现出来,阿赖耶识的种子变现的,是如梦如幻的。从如梦如幻的观察当中,来破坏我们的遍计执,这地方是离遍计执。
至然灯佛出现于世,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。
至然灯佛出现于世的时候,我再进一步的观察,远离遍计执以后,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,这依他起的心也不可得,这一念心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这地方是远离依他起。
依他起这一部分到后面再说明,总而言之,我们要悟入圆成实性,是先远离遍计执,先破坏我们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,再远离第八识的依他起,二个过程。
圆证唯识
乃至尽空如来国土,净秽有无,皆是我心变化所现。世尊!我了如是唯心识故,识性流出无量如来,今得授记,次补佛处。
说明他所成就的功德妙用。
乃至于穷尽虚空十方的如来(正报),乃至于整个依报的国土,十方中的依正二报,有净秽跟有无二种的差别。净指的是四圣法界的因果,秽是六凡法界的因果,这整个净秽的因果,从因缘上的假相是有,从依他起的假相是有它的假相的,但是从他的自性来说,是毕竟空的,从遍计执来说是毕竟空的。我们认为它是一种真实有,有自性这样的执取是毕竟空的,所以是因缘有,但自性是空,所以叫遍计本空,依他如幻。
总而言之,这整个十法界的依正二报,染净因果,都是我一念心之所变现,我们个人可以说是循业发现,我已经如实了知唯心识故。
唯心识故是指的前面的十法界的因果,都是我一念心所变现,这个地方证得唯识相。
识性流出无量如来。
我远离了依他起,远离了遍计执以后,所成就的圆成实性,这一念清净的真如本性,流出无量无边如来的功德,这个地方证得唯识性。
我们的次第是先证得唯识性,再能够证得唯识相。
现在蒙释迦如来的授记,候补贤劫的第五尊佛。
这个地方是说明他的功德之相。
结答圆通
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十方唯识,识心圆明,入圆成实,远离依他及遍计执,得无生忍,斯为第一。
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,我已如实的观察十方唯识,十方唯识以空观来破遍计执,远离依他起证得唯识性,然后再从空出假,观察十法界的因果,个个循业发现,再证得唯识相。识心圆明,这一念心识的本性,当下是圆满光明,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,而悟入了二空的真如之理。
这当中包括远离了依他起也远离了遍计执,来成就无生法忍,斯为第一。
——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7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欢迎投稿:news@fjdh.cn | 联系我们 QQ:437786417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权 益 申 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,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/政策、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,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,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。但是,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,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。另外,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,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;
2.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,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,如果有必要,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,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,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,才会正式发布。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,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;
3.文章来源注明“佛教导航”的文章,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,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来源“佛教导航”或作者“佛教导航”。
2.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,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,如果有必要,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,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,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,才会正式发布。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,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;
3.文章来源注明“佛教导航”的文章,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,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来源“佛教导航”或作者“佛教导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