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:十二类生是不断的变化循环的!
发布时间:2017年04月27日
十二类生是不断的变化循环的!
净界法师
戊二、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。
前面是讲凡夫的六道轮回颠倒相貌,这以下是菩萨的功德相。灭妄名真,是指菩萨依止智慧的观照,包括正念真如的理观,还有种种波罗蜜的事修,理观跟事修就建立了六十个圣位,这种转依之号。
六十个圣位是怎么算的,我们说明一下。
《楞严经》在判教,它的六十个圣位是这样:
第一个三渐次(三个),它把三渐次判做第一个基础,其中还有一个干慧地,就四个了(三渐次三个,干慧地一个),其中中间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这个就不谈了,它又把这个妙觉,等觉又多一个妙觉也放进去,就构成六十个圣位。它的圣位是这样子来的,总共有六十个圣位的转依之号,转烦恼而依止菩提,转生死而依止涅槃,二种转依之号。
(分三:己一、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。己二、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。己三、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。)
己一、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
先拢总的说明三渐次是整个能转依的妙行,它真实是能够产生转烦恼成菩提、转生死为涅槃这种因地的修学。
(分二:庚一、结前生后。庚二、标列正明。)
庚一、结前生后
结前就是结束前面凡夫的迷真起妄,生后就是生起后文菩萨的灭妄名真。
(分二:辛一、结前生类互具。辛二、生后对治法门。)
辛一、结前生类互具
结束前面的十二类生,其实是互含互摄的。
正明互具:
阿难!如是众生,一一类中,亦各各具十二颠倒,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。
迷真成妄:
颠倒妙圆真净明心,具足如斯虚妄乱想。
这个地方有两段,先看第一段。
佛陀招呼了一声阿难尊者,说如是众生,如是众生指的是前面的十二类众生,在每一类的众生当中,又具足了十二种颠倒。比方说卵生的,也具足其它的胎生、湿生、化生……各式各样的,每一个众生,它的内心当中也具足了其它的十二种颠倒。这种情况,佛陀讲出一个譬喻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,说虚空本来是清净的,没有华,但是有一个人用手去捏他的眼睛的时候,他就从眼睛当中自己看到自己的华,比方说我们现在有十几个人,在教室里面看虚空,你看虚空没有华,那每一个人捏自己的眼睛,你捏你的眼睛,他捏他的眼睛,你看到你的华、他看到他的华……个人在清净的虚空当中,个人看到自己的华相出来。
那你会说这个华是从什么地方来呢?从每一个人错乱的眼睛表现出来。这个地方合法是什么意思呢?
看下面一段:颠倒妙圆真净明心,具足如斯虚妄乱想。
妙圆真净明心指的虚空,我们众生本具圆满清净光明的一念心性,本来是没有这种十二类颠倒,没有十二类生,但是众生一念颠倒产生了烦恼跟罪业以后,就具足这十二种的虚妄颠倒乱想的果报出来。
这地方主要是讲互含互摄,比方说我们现在是胎生,但不是说你今生是胎生,你来生就是胎生,不是这个意思,不是说你做人,你死了以后还是做人,你是一只蚂蚁,你死了以后还是蚂蚁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是一个人,你今生表现一种胎生的惑业苦,但是你也具足其它的惑业苦,只是它隐藏不现。假设你今天当中起了某种烦恼,造了某种业,跟十二类生某一类生很像的时候,它就把那一类生来生就表现出来。它今生是一个蚂蚁,但是它在蚂蚁当中,它能够产生一个人类的烦恼相、人类的造业相,它来生就变成人,所以它每一类生当中又具足了十二类生,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穷十二变为一循环,它的十二类生是不断的变化循环的。这就是天台宗的理具跟事造,它的事造法界是某一个法界,但是它的每一个法界当中,在理性上又具足了其它的十二类生。
这地方是结前,就是结束前面的十二类生,是互含互摄的。
辛二、生后对治法门
生起后文的对治法门。十二类生的惑业苦应该怎么对治呢?这个地方佛陀讲出了一个简单的说明,看经文:
法说:
汝今修证佛三摩提,于是本因元所乱想,立三渐次,方得除灭。
譬喻:
如净器中除去毒蜜,以诸汤水并杂灰香,洗涤其器,后贮甘露。
这个地方有法说和譬喻,先看法说。
你现在要修证成佛的首楞严王三昧,于是本因元所乱想,本因就是我们众生最初的一念妄动、一切颠倒之因叫本因。因为一念妄动就产生各式各样的烦恼跟罪业的乱想出来,所以应该要安立三渐次,方得除灭。
这是法说,这以下讲出譬喻,就好像在清净的器具当中有毒蜜,那怎么办呢?先把毒蜜倒掉,倒掉以后你还有残余的毒蜜怎么办呢?用热的汤水,还有香灰(就像现在的洗洁精),来洗涤那个器具,然后才能储藏甘露。
首先去掉毒蜜就是先严持净戒,严持四根本净戒;再用热汤,热汤以本经来说就是智慧的观照;再杂灰香就是其它的种种诸行,比方说诵咒等等,乃至种种波罗蜜的修学,就是杂香灰来洗涤残留的毒,再储存佛陀的无上菩提跟大般涅槃二种的功德。
本经它的重点在破妄显真,就是你一定要先把妄想,那一念妄动所带动的妄想,慢慢慢慢的熄灭,找到你清净本性来当做你菩萨道的根本。以《楞严经》跟《法华经》来说,凡夫如果是一个储存毒蜜的器具,其实《楞严经》要做的重点就是二个事情:除掉毒蜜,然后把毒蜜洗干净。但是本经对于怎么去储存甘露,怎么去修波罗蜜讲得就不详细了,你看它主要就是在破妄这一块,怎么样熄灭众生的惑业苦,那怎么去储存甘露、怎么修波罗蜜、怎么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,那这个就是《法华经》跟《华严经》就讲得详细。所以《楞严经》可以说是《法华经》跟《华严经》的一个基础,一个是把杯子洗干净,一个是储存甘露,这二个内涵是不太一样的。
——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611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欢迎投稿:news@fjdh.cn | 联系我们 QQ:437786417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权 益 申 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,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/政策、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,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,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。但是,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,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。另外,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,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;
2.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,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,如果有必要,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,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,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,才会正式发布。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,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;
3.文章来源注明“佛教导航”的文章,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,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来源“佛教导航”或作者“佛教导航”。
2.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,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,如果有必要,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,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,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,才会正式发布。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,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;
3.文章来源注明“佛教导航”的文章,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,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。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来源“佛教导航”或作者“佛教导航”。